太宗论学
吴兢〔唐代〕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君臣、父子相处之道及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并非空话。我回想年轻时的行事作为,深感十分不对。”
注释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
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大:非常。
朕:我。古代皇帝自称。
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
躬亲戎事:亲自参与战事。
不暇:没有空闲。
简析
此文通过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君臣对话,深刻阐述了治学与治国理政的辩证关系。太宗自述早年征战无暇读书、晚年使人诵读典籍的经历,展现帝王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还引用《尚书》“不学,墙面,莅事惟烦”的古训,强化劝学力度。最后的自我反思,既体现帝王以史为鉴的胸襟,又是对群臣勤学修身的鞭策。全篇以帝王视角重构治学意义,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彰显出当时重视文教的治国方略。
吴兢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为一代诤臣。 13篇诗文 22条名句
封丘作
高适〔唐代〕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一)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二)
苏武庙
温庭筠〔唐代〕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