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杜牧〔唐代〕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忽然角声孤单单地在夕阳下的楼上响起。
分别后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看着这些夹道的芳草,离恨又哪一年能停止住呢?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注释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公元846年(六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4-1076

简析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他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既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也有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以及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堪为抒情名篇。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44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卖炭翁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韦庄 韦庄〔唐代〕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