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鲁连台

屈大均 屈大均〔明代〕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他一笑之中强秦不得称帝,他飘然而去隐居于大海之东。
谁能像他那样排患解难,功成之后不屑于邀赏请功。
古老的边塞飞过秋天的大雁,高高的鲁连台上万木摇风。
自古以来天下的高人奇士,只是存在于平民百姓之中。

注释
“一笑”句:指鲁仲连笑斥游士新垣衍,坚持义不帝秦。海东:东海。
排大难:史载鲁仲连性格豪爽侠义,常为人排难解忧。“不屑”句:指鲁仲连不屑于自己的功绩,不接受赵、齐的封赏。
古戍:古代营垒,自古以来的边防要地,指鲁连台所在地。
三秋:深秋,晚秋。农历九月为秋季第三个月,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鲁连台》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叙述鲁仲连的事迹,赞美其高风亮节;颔联承接首联,写诗人也在期待着排难建功的志士;颈联由写人转入写景,写登鲁连台所见;尾联写能进行大事的英雄,只能在民间中寻访。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会无间,语言素朴而笔带豪气。

创作背景

  清顺治十四年(1657),屈大均离广东北游,次年春到达北京,复转至山东,行经茌平县,登鲁连台遗址,有感于鲁仲连的事迹,遂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永正选注·岭南历代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6716篇诗文  7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

文森 文森〔明代〕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螺川早发

王猷定 王猷定〔明代〕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豁然堂记

徐渭 徐渭〔明代〕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